2011年3月12日 星期六

黃崢志老師 ─《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》

人活著為何?相信這是大部分人,在人生旅途上,或多或少會遇到的問題。生命給予我們一些訊息,告訴我們一些重要的事情。可是,這些訊息,並非全部傳到我們這裏,當中大部分(或全部)都給 “生活” 過濾了。人立於天地間,為的是甚麼呢?為的是營營役役的生活,重複一個又一個的 “昨天”,還是別有意義? 《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》作者米奇‧阿爾博姆是一位著名體育新聞記者。除撰寫體育報導外,還寫體育方面的專著,制作廣播節目,並主持電視節目。每日煩冗的工作,讓他漸漸迷失於生活中,找不到生命的方向,只是隨波逐流。偶然下,他在晚間電視節目看到他大學恩師 – 莫里. 施瓦茨接受訪問,得知他身患絕症,將不久於人世。面對大學恩師,他有說不出的愧疚。於是米奇遠赴七百里外的地方,探望闊別了十四的老教授。在十四次星期二的約會中,他們談及世界、自憐、遺憾、死亡、家庭、感情、衰老、金錢、愛的永恆、婚姻、文化及原諒。老教授的反思給世人點燃了一點批判和智慧的火光,讓我們看清自己所處的社會、賴以為生的價值觀和自身的人生。什麼是生?什麼是死?正如老教授所說: “人若學懂死亡,就學懂生存!” 在《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》中,這些生命的問題都得到嚴謹的討論,並為我們提出可能的答案。

 相關書籍:
  •  一點小信仰 (索書號: 265 Alb)
  •  再給我一天 (索書號: 874.57 Alb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